浪人情歌
發行日期:1994.12
作品編號:RC-450

1994《浪人情歌》專輯介紹

伍佰的人 搖滾的深藍的 他的身上留著搖滾血液,
他說:「我是一片很深的藍色,
但當你走進、撥開就會看見鮮紅的血噴出來!」
伍佰的歌 顛覆的革命的他喜歡顛覆別人和自己,
他說:「我要用很有氣質的台灣國語來唱美麗、浪漫的情歌。」
伍佰的話 誠實的自信的他不願再唱高調,
他說:「商業也沒什麼不好,要改革市場,首先必須走入市場。」
 

「搖滾就是生命!」伍佰自信滿滿的說。他平時待人有些拘謹,但一談起他的音樂,可就眉飛色舞,完全是另一種面貌。

身上流著搖滾血液的伍佰,自第一張唱片「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」開始引起注意,怎奈叫好不叫座,他被定位在另類歌手,一般人不想嘗試著去瞭解他的歌。到了「少年口也,安啦」一出,許多人用「驚豔」來形容他的台語歌,認為他和林強這一掛人即將創造所謂的「台語新文化」。沒想到,時隔兩年半,伍佰出了一張「浪人情歌」,不但是「情歌」,而且用國語唱。

這樣的決定令人感到不解,原本那個綁著馬尾、很搖滾、唱台語歌的伍佰跑到哪裡去了?「我喜歡顛覆-顛覆別人和自己」伍佰說,「在我的台語歌已經受到肯定後,出台語歌也許會比較名正言順,也較容易賣,但唱國語歌對我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。」

有人說,伍佰變了,變得很「商業」,伍佰則認為他的「搖滾精神」始終不變。「商業也沒什麼不好,要改革市場,首先必須走入市場,然後再聯合許多同志一起努力顛覆它,使小眾能大眾化,也給目前的大眾一些刺激。」所以伍佰改變了造型、硬著頭皮上電視,他說:「若十二個來賓中有十個用不同的方式回答消遣他們的主持人,而不是配合著點頭稱是,那我們的電視節目就會有改變。」他不願再唱高調,而想往人越多的地方站去,用他們的語言,唱出他們心中的話。伍佰要用「台灣腔調的國語」來寫歌,用「很有氣質的台灣國語」來唱美麗、浪漫的情歌。他說:「一個人就像四面的立方體,你一次最多能看到三面。」所以他要不停的轉動,以呈現出多元的風貌,下一次,也許他又出台語唱片了。伍佰希望不停地出下去,因為如果市場上有十張他的作品,大家就無法忽視這種音樂的存在。

「一首歌會被重視其實和時代有很大的關係。」伍佰很誠實的說,「我從來沒有要創造台語新文化的使命感,只是台語歌在此刻會特別受到重視。」前兩年他在「息壤」現場演唱,造成台灣文化圈一股風潮,畫畫的、寫書的、攝影的都去聽歌,騷人墨客齊聚一堂,那時的伍佰還是初生之犢,比現在要頹廢、放縱得多,但他不希望被「泛文化性」的談論,他認為應該是「生活久了就變成文化」,而不事先「創造」了一種文化,再接著去生活。所以他只是很用心的生活,並將心中感受記錄下來。

「搖滾是一種革命。」伍佰深信,而革命亦又是一種對現實體制不滿所做的推翻,所以「搖滾」可以在各個領域進行,所以侯孝賢是搖滾的,許信良是搖滾的,鄉下那些穿「控叭拉褲」的混混也是搖滾的,因為他們一直在前進、不停的推翻自己,所以伍佰第一次在「犁原」唱歌,選的是「素蘭要出嫁」,當經理說「請你們不要唱台語歌」時,他選擇了不唱。

嘉義中學念了三年,因為不願留級而自動退學,那年,他第一次在餐廳中聽到樂團現場演唱,是「DEEP PURPLE」的作品,從高高帥帥的電吉他手彈出的鋸子般的聲音,讓他為之震懾,也走上了音樂的不歸路。一直到現在,別人寫歌是用鋼琴或木吉他,他則是用電吉他,所以他的歌總是和大家有點「不太一樣」。重考一年 ,進步了一分。他跪著拜別母親北上討生活,其間當過地下舞廳小弟、推銷員、擺地攤、樂器行等等,生活得相當辛苦。剛開始每次打電話回家總忍不住在電話中哭起來,最後一句話是問母親:「可不可以再寄一點錢給我!」他曾和五個朋友一起在公館附近租了一間矮房子,其中有廿多個地方會漏水,每逢下雨,浴室地面就爬滿了蚯蚓,有一次洗澡洗到一半,一面牆突然倒了下去。還有一次,一覺醒來,發現一隻青蛙正在床頭望著他。更有一年的中秋節,他坐在屋內就可以看到星星月亮、樹影扶疏,因為屋頂被颱風給掀了。

第一張專輯賣得並不理想,第二張正在籌備時,錄音間又遭因為「台灣風雲」採訪時架燈不慎,燒毀了所有的器材和作品,好在唱片圈的迷信「欲水則發、愈燒愈旺」果真靈驗,目前伍佰固定在每週五晚上在「The Gate」演唱,因為他是「打拼」過來的,所以會發現「打拼」過的觀眾特別容易感動,反應相當熱烈,欲罷不能,他自己都感覺到台下已經瘋狂到「快要暴動的程度」。剛在陳昇演唱會擔任特別來賓,「搖滾的生命是在舞台上的,需要觀眾一起參與。」伍佰計畫今年自己也要開演唱會。他和陳昇是私底下非常要好的「哥兒們」,兩人在音樂上互相有相當大的影響。「如果李宗盛的歌是工筆畫,那陳昇就是潑墨畫,其中有瑕疵、有坑洞,但卻在其中看到生命的浪漫和放縱。」而伍佰的爆發力也是憂鬱的,若要用一種顏色形容他,「我是一片很深的藍色,但當你走進、撥開就會看見鮮紅的血噴出來!」

1995/1/8 中國時報 作者 林安寧

回上一頁

回應已關閉。